腳抽筋補鈣 真的「鈣」有效嗎?
執筆/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 何一成
40歲女性,近來常有半夜睡到一半被腳抽筋痛醒的情形,以為自己鈣的攝取量過少於是拼命食補鈣質,結果情況並沒有好轉,半夜仍然容易腳抽筋,經門診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是礦物質鎂缺乏,鈣、鎂攝取量不均衡所致。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表示,抽筋是許多民眾在半夜睡覺時突來的痛苦經驗。門診中常聽到患者抱怨睡覺睡到半夜要翻身時,兩腳一使力就突然抽筋,肌肉整個縮起來且越來越痛,突如其來的劇痛和恐慌非常不好受。
何一成說明,根據臨床顯示腳抽筋較容易發生在15-20歲,或40歲以上的年齡層。特別是有慢性疾病、需要長時間站立之工作者、情緒緊張、運動過度、缺乏運動、懷孕等族群。
腳抽筋補『鈣』有效嗎?何一成指出,腳抽筋的原因有很多,要對症處理,不見得每個人腳抽筋的原因都是因為缺乏鈣質。發生原因除了血液循環不良、神經病變、情緒緊張、環境溫度改變或其他生理因素外,飲食中礦物質鈣鎂的不均衡也可能產生腳抽筋。
何一成進一步說明,鎂對於肌肉有舒緩功能,飲食礦物質中鈣、鎂的比例在2:1至3:1較佳,拼命補鈣不一定能緩解抽筋的困擾。若是因為礦物質缺乏造成的腳抽筋在飲食上除了補充鈣對鎂比例較高(大於3:1)的乳製品、油菜、莧菜、芥藍菜等,也要適量補充鎂對鈣比例較高的紅豆、綠豆、黃豆、蓮子、堅果類食物來均衡攝取鈣、鎂。此外,建議腳抽筋的人每天也要攝取2000cc-3000cc的水份。
何一成提醒容易腳抽筋的人不要運動過度,但是也要適量的運動,中等強度的運動較佳,如快走、慢跑、游泳每天30分鐘即可,晚上睡覺前在易抽筋的部位作伸展運動,並注意雙腿的保暖。睡覺時避免讓足板過度下垂,因為足板過度往足底方向垂,較容易誘發小腿的抽筋。如果抽筋時常發生,建議由醫生進一步評估,藉由理學診斷、血液或血球礦物質等檢驗來確認發生原因,對症治療,才不會痛不償失。
【發稿人】榮新診所副院長 何一成
【發稿日】100年06月28日(星期二)
【說明】每100公克食物鈣鎂的含量
食物
|
鈣
|
鎂
|
芥藍菜
|
200mg
|
30mg
|
油菜
|
100mg
|
20mg
|
莧菜
|
160mg
|
40mg
|
鮮乳
|
100mg
|
10mg
|
黃豆
|
200mg
|
160mg
|
紅豆
|
110mg
|
120mg
|
綠豆
|
140mg
|
160mg
|
花生
|
90mg
|
200mg
|
栗子
|
20mg
|
50mg
|
杏仁
|
260mg
|
260mg
|
蓮子
|
160mg
|
200mg
|
最後更新日期:2011/6/29 上午 12:00:00
|
|
 |
運動都是有益健康的嗎? / 潘筱萍 主任
運動依其效用可分為全身性運動和局部運動。全身性運動主要目的在於健身,透過心肺功能的鍛鍊,以增加個人的體力與耐力;慢跑、爬山、游泳、騎腳踏車等,都屬於全身性運動。至於局部運動,則主要希望能夠增加局部的力量與彈性,以及促進局部神經血管的功能;各種伸展運動和肌力訓練即屬此類。......(閱讀)
|
 |
晨起頸部僵硬 高中生提早退化 / 潘筱萍 主任
退化性關節炎發炎時會造成局部疼痛,後腦杓、肩、頸的僵痛,甚至酸疼;若已形成骨刺,造成神經根壓迫,會引起肩膀、上肢的酸麻、疼痛及無力;脊椎動脈壓迫時,可能出現姿勢性頭暈、目眩、耳鳴等,甚至暫時性失明失聰;頸脊髓壓迫時,則可能會導致大小便失禁和下半身麻木無力、行動不穩等情況。......(閱讀)
|
 |
骨質疏鬆與背痛 / 陳盈蒔 主治醫師
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應定期追蹤,適當補充鈣質,選擇合適的運動,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必要時仍應遵照醫師指示使用適當藥物來治療。而居家環境是否安全是一般人常忽略的,如浴室有無止滑設施,有無扶手,地毯是否滑動,夜間照明是否充足,通道是否暢通,家中雜物是否堆積,家居活動是否有適當工具等等,也需多加留意,避免意外跌倒發生。......(閱讀)
|
 |
醫學名詞解釋--肺紋增加、肺浸潤、肺纖維鈣化 / 康宏銘 主任醫師
由於肺泡組織極薄而且充滿空氣,因此在胸部X光片上呈現黑色的背景,而肺紋則是X光片上所見之白色條紋,通常代表肺部的血管。肺紋增加可能出現於支氣管炎或肺部初期的感染,因發炎而導致肺部血管的擴張。此外,如果做檢查時吸氣不足,肺部沒有完全撐開,也會出現肺紋增加的現象。至於肺紋消失,尤其是單側性的,則應考慮氣胸的可能。......(閱讀)
|
 |
「動」輒得咎 當心運動誘發型氣喘 / 潘俊伸 主任醫師
所謂「運動誘發型氣喘」通常在較劇烈的運動之後(如足球、籃球、跑步、跳舞等),5到10分鐘後出現劇烈咳嗽、喘鳴聲及呼吸困難等情況,如果不適當處理,往往會造成嚴重後果。父母或老師必須特別注意一些早期徵象,例如孩童在遊戲中或運動時無法與大家配合,常常在運動時抱怨頭暈或疲倦,甚至走路不到10分鐘就喊著要休息。......(閱讀)
|
 |
小胖子老喊膝蓋、腳跟痛,不一定是欠運動,可能是青蛙 / 潘筱萍 主任
近日來接連有兩患者因運動後的膝蓋、腳跟疼痛就醫,年紀都在十歲上下,體重皆超重,因為患者年紀正處發育階段且體重都過重,所以家長皆推測可能是小孩太胖欠運動,才會一動就喊痛;或是尋常的生長痛。但事實上,兩人是青蛙肢的問題,不適合進行劇烈的運動。......(閱讀)
|
 |
活力魔戒 / 江漢光 特約主任醫師
活力energy是什麼?活力有很多名字,你可以稱它為精力、元氣,也可以說它是精神、朝氣。簡單的說,活力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情。去年十一月完成騎單車環遊世界壯舉的台灣女子江秋萍和林姬瑩,在九百多天的旅程中,走過三十二個國家,遍遊五大洲,經歷過失竊、生病、被嘲諷,如果沒有對生活的熱情和活力,不可能克服旅途中一切的挫折。......(閱讀)
|
 |
鈣質攝取對於兒童及青少年的重要性 / 潘俊伸 主任醫師
成長的過程當中,鈣質對骨骼的發育,人體肌肉神經系統的運作,以及血液的凝固機制都佔有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希望每個家長除了擔心自己是否會骨質疏鬆而注意鈣質攝取以外,也要自問您家中兒童或是青少年是否:每天都有喝750-1000㏄的牛奶?是否有吃足夠的起司或綠色蔬菜?有沒有補充適量的鈣片?每週是否從事數次30分鐘以上的跑或跳之類的運動?如果沒有的話,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培養出骨骼強健的下一代吧!......(閱讀)
|
 |
我有背痛,可以運動嗎? / 陳盈蒔 主治醫師
在筆者的復健科門診中,除去脊椎骨折、腫瘤、感染等,一般性背痛是最常見的問題。病患常問的是「我可以運動嗎?」、「一定要臥床休息嗎?」或 「某某醫師叫我運動,怎麼越動越痛?」綜合起來問題的核心在於:何時可以運動?怎麼運動?那一種運動較適合?......(閱讀)
|
 |
運動量增加反而變胖? / 何一成 主任醫師
為什麼運動量增加反而變胖?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表示,對於想要靠運動來減重的人,在對的時間運動也是相當重要的!在錯誤的時間大量運動,以及太晚進食,都是變胖的原因之一。適度的飯後運動可以減低下一餐的食慾,挨餓運動反而增加食慾。過度劇烈的運動,反而會刺激食慾,增加進食量,攝取過多的熱量。......(閱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