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寶寶的生機 從小就要注意
執筆/
小兒科主治醫師
一歲六個月的愷愷至診所施打預防針,並進行國民健康署補助之第五次兒童健康檢查。在身體檢查的時候,發現左邊的睪丸不在陰囊裡,診斷為隱睪症,經轉診接受睪丸固定術治療,傷口小而且很快就復原了。
胎兒時期的生殖系統約7、8週開始發育,自孕期28週起,男寶寶位於後腹壁的睪丸開始受到睪丸引帶的牽引、下拉經腹股溝管進入陰囊內。正常睪丸的下降可能與賀爾蒙、軟組織機械牽引、神經訊息傳導有關,因此在這段時間的干擾因素都可能跟隱睪症有關,確切成因目前仍不明。
隱睪症是男寶最常見的性別分化疾病,約佔足月男性新生兒的4.5%;由於睪丸下降約發生在妊娠7、8個月,因此早產男嬰的發生率約有30%,其中多為單側,約10%為雙側隱睪症。然而罹患隱睪症的男嬰在出生後的四個月內,睪丸是有可能繼續下降至陰囊,當滿一歲時,約有七成男寶的睪丸已自行降至陰囊。
隱睪症的診斷主要是透過觀察與觸診,對於觸診無法確定睪丸位置者,可以超音波或核磁共振輔助確認位置。由於睪丸對於溫度相當敏感,沒有治療的隱睪症可能造成:睪丸發育不良、男性不孕症、睪丸癌化、睪丸扭轉與心理隱影,因此確定睪丸位置及即時治療是相當重要的。目前建議隱睪症的開刀時間為一歲前後,最晚不超過兩歲。
據研究顯示,隱睪症未及時治療,會影響男性的生育率;同時隱睪症患者罹患生殖細胞瘤的機會較正常男性高三到四倍,大約1/80的單側隱睪症患者與1/40-50的雙側隱睪症患者可能罹癌。
提醒家長,三不五時幫男寶寶檢查蛋蛋是否有在陰囊內,無法確定則可在就醫時請小兒科醫師觸診檢查!倘有隱睪症在一歲以內可持續觀察睪丸是否有自行下降,並持續追蹤,必要時則須提早開刀治療。
最後更新日期:2020/8/17 上午 12:0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