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人格疾病 (Personality Disorders)
執筆/
陳家駒 醫師
(一)緒論 (Introduction)
(1)為何要瞭解別人: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瞭解別人人格目的在於
1.增進與人交往
2.分辨好壞
3.預測病態發生
(2)人格發展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俗語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每個人因其天賦才情,在人生旅程中努力學習,接受環境社會陶冶歷練,日久天長,因際遇不同,漸次形成個人獨特性格。
(3)人格發展沿革 (Evolution of Personality)特徵:
1.階段性發展。
2.成熟性功能,行為表現。
3.多元性發展。
4.累積性、動態性、連續性。
5.斷代(Epoch)模式結構(Pattern & Structure)
(4)影響人格發展因素 (Factors)
1.遺傳因素
2.器官因素
3.家庭因素
4.社會文化因素
(二)人格違常與人格疾病(Personality Disorders)
(1)定義:從社會觀之,人格功能異常稱「違常」,而從臨床醫學觀之,則稱「人格疾病」有統計學上意義根據。
(2)特性:綜合各家學說,有下列項:
1.早年發病,持續不絕,不知何時止;有時中年後變穩定,有些則經年累月遺憾終身。
2.常造成人際困擾,工作困難,生活困頓等嚴重失衡。
3.行為某方面畸形發展,所謂畸形泛指乖張、極端、缺乏彈性、不穩定、無節制、侷限、呆板、不成熟、常率性而為、感情用事,所謂「很有個性」「特立異行」。
4.重覆發生同樣困擾及行為,所謂「品性難移」。
5.常「無自覺」,對自己行為動機、反應、後果、常不明就理、事前判斷不知、事後不覺、不悔、常諉過他人。
6.少有自動就醫,就醫多併發其他臨床疾病狀況,或由他人戒送就醫,矯治不易,預后不良。
(3)分類:俗云「一樣米,養百樣人」,「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1.方式:有按「描述性」分,如 DSMIIIR, ICD-10
有按「病因性」分,如 Winokur
2.各類特性:其為人也,特立異行,各式其式:
A.強迫型人格異常(Obs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過份守時,精確、一板一眼、求全、小氣吝嗇、猶疑、敏感、不茍言笑、整齊、守秩序。
B.歇斯底里型人格異常(Histrionic P.D.):
過份自我中心,誇張、情緒化、操縱、自欺欺人、自利剝削、予取予求、誘惑性。
C.妄想型人格異常(Paranoid P.D.):
過份疑心、敏感、防衛、不信任、忌妒、冷酷、偏激、好辯、強辭奪理、自以為是。
D.情緒型人格異常(Affective P.D.):
時高、時低、波動、或樂觀、積極、過動、忙亂、失算、或低調、寡觀、悲觀、不樂、苦悶、煩惱。
E.類精神分裂人格異常(Schizoid P.D.):
內向、冷漠、幻想、自足、疏離、孤僻、臉無表情。
F.精神分裂型人格異常(Schizotypal P.D.):
偏離現實、獨立遺世、畸行異端、語言怪誕、模糊抽象、不知所云、奇門怪談。
G.反社會型人格異常(Antisocial P.D.):
缺乏認同、衝動、自私自利、殘酷、虐待、無罪惡感、違反社會善良行為模式、不知後悔。
H.衝動型人格異常(Impulsive P.D.):
情緒不穩、忿怒、易激動、暴燥不安、常凌虐。
I.逃避型人格異常(Avoidance P.D.):
敏感、害怕、不安、缺信心、怕批評、羞辱、困難及責任。
J.依賴型人格異常(Dependant P.D.):
意志力弱、被動、保守、逃避責任、缺乏自信、勇氣、難於自立。
K.自憐型人格異常(Narcissistic P.D.):
自誇、自賞、自重、富幻想、自私、心無別人、剝削。
L.邊緣型人格異常(Borderline P.D.):
不穩個性、易於失控、崩潰、人格功能脆弱、常見下列行為特色:行為衝動、情緒波動不穩、人際關係差、易於忿怒、易鬧自殺、缺乏自我了解及認同、厭煩各種事物、害怕孤獨、被遺棄。
M.被動攻擊型性格異常(Passive-Aggressive P.D.):
頑固、拖延、推搪、故意失手、陽奉陰違、遺忘、無理批評。
N.其他:包括,暴發性人格(Explosive P.D.),自虐被虐性人格(Sadomasochistic P.D.),器質性人格(Organic P.D.)等。
(4)診斷:「知人知臉不知心」,人格極其複雜,診斷要點如下:
1.要耐心、多次面談。
2.瞭解過去、鑑往知來。
3.多方側面瞭解、朋友、身邊要人。
4.收集客觀事實、生命事件。
5.不良紀錄。
鑑別診斷:需與下列各種情況識別。
1.正常界限:不背常模常理、無過無不足、不害人害己。
2.犯罪者識別:有計劃、目的、隱蔽逃責、惡性重大。
3.精神官能症:較暫時性、自己痛苦較多、一般適應良好。
4.其他狂燥症、精神分裂症、癲癇症、弱智症。
(5)治療:
藥物治療:輔助性、酌情使用、嚴重案例。
心理衛教(Psychoeducation):教懲、知行合一、耐力磨練。加上個別特性處理。
個別心理治療:直接勸說、後果評鑑、(對己、對人、對事)加上個別特性處理。
(三)結論:
所謂「人無全善」,每個人均有人格缺點,或異常,唯需「克己復禮」,努力反省,自我鍛鍊砥礪,如此點滴日新又新,終能臻將至善,成就人格大業。
最後更新日期:2010/1/1 上午 12:00:00
|
|
 |
政經情況與精神科 / 江漢光 特約主任醫師
政經混亂或因之而起的工作壓力和情境性壓力確實會叫人精神失常的話,推測最應該生病的是我們的陳總統才對,事實上,在目前的局勢下總統雖然可能勞神傷形,但卻如常般的吃得飽,睡得好,並展現出過人的精力的完整成熟狀態,當然也沒有得到最時髦的所謂現代文明病之焦慮症或憂鬱症。......(閱讀)
|
 |
第十五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醫學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學齡前兒童及家庭問題:以生活問題為主,形成各種健康生活習性,行為問題發生多與發展時期,氣質、家庭人際關係、相處時間有關......(閱讀)
|
 |
第九節:酒和藥物依賴 (Alcohol and Drug Dependence)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包括各種煙、酒、刺激、麻醉、鎮靜、感官、幻覺劑等中毒,通常由於個人尋歡作樂,尋短怯痛等動機造成。受害者個人因素較為重要。臨床上所謂「物質濫用」精神障礙,多指此類「用藥精神行為異常」。......(閱讀)
|
 |
第二節:現象學及症狀學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行為的產生,其中活動過程繁瑣多變,常因人、因時、因地、因狀況而隨主客觀各種因素變動,稍有差錯,即可能造成「行為異常」,無法正常發揮行為功能,故亦稱「功能異常」。......(閱讀)
|
 |
第七節:妄想性疾病 (Paranoid Disorders)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泛指一群以「偏執思想」或「妄想」為主要症狀表現的「精神症疾病」,多於中年起病,病程通常緩慢發展,偏執及妄想逐漸擴展,形成系統而牢固整套思想,持續經年不散,預後不良,通常不生幻覺。......(閱讀)
|
 |
第十一節:壓力反應與適應障礙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一般人對「某種影響個人正常生活」的「外力」,給予模糊的陳述,稱之謂「壓力」,個人因受壓迫而採取某種「反應」。因此壓力常意謂......(閱讀)
|
 |
精神科新藥知多少? / 江漢光 特約主任醫師
西醫疾病類別的藥物已經問世了二、三百年,抗 精神和抗憂鬱藥物在近五十年前被偶然發現它 們具有精神安定的功能,使用在成千上萬名精 神人格病變患者並獲得顯著療效,精神藥物藥 理學如同明日之星,可以說沒有精神科用藥的 進展就沒有今天的神經生物學或神經科學的輝 煌成就。......(閱讀)
|
 |
第十七節:婦女精神科問題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婦女由於天生上生理活動及後天心理社會發展上與男性不同,在各「年齡」期中產生各種特殊「精神行為」問題亦有差別......(閱讀)
|
 |
第一節:精神醫學簡介(Introduction)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一)精神醫學定義及範疇(Psychiatry : Definition & Scope)
(1)定義:是醫學一枝,處理有關心理衛生及行為精神異常問題。
(2)範疇:概括各種「行為科學」知識範圍,計有......(閱讀)
|
 |
第四節:精神官能症 (Neurotic Disorders)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各人「應付內在精神壓力」方式不同,因而產生不同類型精神官能症。例如,強迫性精神官能症,歇斯底里性精神官能症。......(閱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