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雷射手術: 綠光、紅光、鈥雷射、銩雷射、多波光雷射,那種雷射比較好?
執筆/
書田泌尿科診所副院長洪峻澤
攝護腺就是前列腺,攝護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無法避免的長壽病。攝護腺像個小橘子,正常直徑約3公分、重量20公克,超過就算肥大。尿道從其正中央穿過,肥大的攝護腺會將尿道壓扁,造成排尿細弱無力。攝護腺肥大其「肥大」的說法並不精確,正確的實情是其中央部位長了「良性的腺瘤」(似橘子肉),將原來的攝護腺組織撐到周邊,形成厚厚的攝護腺包膜(似橘子皮)。
攝護腺肥大雖有多種藥物治療,但只能減輕症狀,對病情重者,如:嚴重排尿困難、尿不出來(尿滯留)、反覆感染、血尿、腎功能受損,則唯有手術才能徹底解決排尿問題。手術有傳統開腹手術和內視鏡手術兩大類,內視鏡手術則從最早期的「電刀刮除」,循序進化出「雷射汽化」、「雷射切除」和「雷射剝除/剝離/剜除」。
「內視鏡電刀刮除手術」(TURP)作為治療攝護腺肥大的黃金標準已有數十年之久,如今龍頭寶座的地位已被「雷射剝除」撼動。因為「雷射剝除」更加安全、少出血、排尿效果更佳、傷口結疤更少。
電刀刮除手術是藉內視鏡、將攝護腺從中央刮出一個寬廣的隧道型空腔,術後小便可立即變粗變順,周邊的橘子皮(即攝護腺包膜)則需保持完整,若不慎刮破則會大量出血。刮出來的攝護腺組織可做病理化驗,確認到底是良性肥大或是惡性癌變。
比起傳統開腹手術,電刀刮除手術已算是最無痛、最安全的手術,但仍有其潛在風險,如出血、尿失禁、性功能障礙及「水中毒」(電刀刮除手術中須持續灌注「蒸餾水」,過量的蒸餾水進入體內會血鈉過低、心衰竭、腦水腫和昏迷!),常讓罹患有心臟病、氣喘、中風、糖尿病等的慢性病老人不敢接受手術。近年來已變成主流的攝護腺雷射手術,術中使用「生理食鹽水」灌注,大大減少「水中毒」的風險。尤其雷射止血效果比電刀好,攝護腺雷射手術很少需要輸血的!(註: 「生理食鹽水」含鈉及氯離子會導電,電刀刮不動,須使用「蒸餾水」。雷射是光線,不受鈉及氯離子干擾,使用「生理食鹽水」)。
雷射科技進步神速,現在已經有綠光、紅光、鈥雷射、銩雷射、和多波光雷射,令人無所適從!看完本文就不再迷惘了!
硬體設備 : 雷射依其波長的特性分成「汽化」和「切割」兩大類型。雷射光的特性由其波長而定,實際手術時醫師則最在乎雷射的燒灼深度。「汽化型雷射」(綠光、紅光)燒灼深度較深,「切割型雷射」(鈥雷射、銩雷射、和多波光雷射) 燒灼深度較淺。燒灼淺較安全,燒灼深會燒到周邊組織!
軟體就是手術技法,從最初的「汽化」,依序進化成「切割」和「剝除 (亦稱為剝離或剜除)」三種;醫師手術的觀念和技術也在進步,目前逐漸以剝除取代汽化和切割!
1. 雷射汽化:
綠光、紅光和二極體雷射就是用「汽化技術」。雷射光照射攝護腺腺瘤(似橘子肉),腺瘤組織直接被汽化消失,雷射汽化將空腔逐漸擴大,直到深及攝護腺包膜(似橘子皮)。但實際手術時很難精準地汽化到腺瘤和包膜的界面,常會留下少許的腺瘤,因為燒穿包膜(似橘子皮)會大出血。又因為腺瘤已經被汽化消失,所以沒有組織可供病理化驗。
2. 雷射切割:
用雷射光切割攝護腺腺瘤,把球形的腺瘤組織(似橘子肉)切成很多塊。缺點也是難以只精準地只切割腺瘤、不切到包膜,常會留下少許的腺瘤(因為切到包膜會大出血)。切割下來的腺瘤組織可供病理化驗。早期鈥、銩雷射剛推出時就是用切割的方式,一度被綠、紅光雷射汽化方式所超越,直到鈥、銩雷射的手術方法進化成剝除(剜除)模式,老兵器才扭轉形勢。
3. 雷射剝除(亦稱為剝離或剜除):鈥、銩和多波光雷射。
這是難度較高的技術:用雷射光深切,先找出腺瘤(橘子肉)和包膜(橘子皮)的界面,再沿著界面,將腺瘤和包膜剝離。剝除的腺瘤(可以是一整個,或是分成二、三塊),需推入膀胱,用絞肉器(morcellator)把剝離的腺瘤絞碎,再將碎肉沖洗出來。絞碎的組織像肉泥,可供病理化驗。
因為雷射剝除是沿著界面走,可以精準地將腺瘤和包膜剝離,所以手術效果最好、復發較慢,攝護腺腺瘤越大、越能突顯剝離技巧的優點,但技巧較難。
讀者一定惦記著要問: 哪一種雷射比較好?
雷射的種類很多,手術方法逐漸以剝除(剜除)取代汽化和切割。時至今日,綠光、紅光雷射也可以使用剝離方式來開刀,只是技巧不同。所以「哪一種雷射比較好」已經不是問題,雷射就像一種兵器,刀法人人會使,各有巧妙不同,醫師的技術和熟練程度最重要。開刀就像吃飯,你可以用刀、叉、湯匙、筷子,只要吃得快、吃得乾淨、吃得好吃,哪一種餐具(雷射)比較好?就讓醫師用他最順手的雷射吧!
更詳細的進說明及圖片 請參看洪峻澤醫師的衛教網站 http://doctor.shutien.org.tw/hct/004BPH.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