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酒和藥物依賴 (Alcohol and Drug Dependence)
執筆/
陳家駒 醫師
(一)緒論 (Introduction)
(1)何謂「物質濫用」相關精神障礙 (Substance Related Disorders)?
泛指某些有害物質侵入人體,引起「中毒」,導致腦功能失調或精神行為異常,包括兩種型態。
1.環境毒物侵害:包括各種工業、農業、醫藥、食物等中毒,通常由於行政管理疏失,衛生環境管理不善及衛生教育及安全教育不全造成,受害者通常被動無辜,遭到所謂「人禍」。
2.個人尋求毒物:包括各種煙、酒、刺激、麻醉、鎮靜、感官、幻覺劑等中毒,通常由於個人尋歡作樂,尋短怯痛等動機造成。受害者個人因素較為重要。臨床上所謂「物質濫用」精神障礙,多指此類「用藥精神行為異常」。
(2)影響「物質濫用」相關精神障礙因素。
1.個人因素:包括遺傳、體質、個性、心理動機、認知行為,對壓力反應方式,年齡及個人敏感性等。
2.人文環境因素:包括各種人際關係,特殊文化環境、次文化、宗教、社會認同接納及易於取得藥物等因素,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毒物」因素:包括劑量大小、進入個體途徑、速度、持續時間長短、毒物本性等。
(3)「物質濫用」名詞及相關概念釋義(Teminology)。
1.濫用(Abuse):指「非因醫療需要,自己任意胡亂使用改變精神情緒物質,以致造成個人身心健康損害」,包括下列各種現象。
「中毒」(Intoxication):短期內,較大劑量毒物進入身體引起反應,又稱「急性中毒」。
「危險用藥」(Hazardous or Harmful use):胡亂任意、過量、過度、長時使用。
「物質依賴」(Dependence):因長期慢性使用某種物質,而造成非靠藥物無法維持生活狀態。包括「心理依賴」和「身體依賴」。
「心理依賴」(Psychological Dependence):心理上需求於某種物質之謂也。
「身體依賴」(Physical Dependence):身體上需求於某種物質,否則造成不適,又包括「耐受性增強」,「戒斷現象」。
「耐受性」(Tolorance):指由於身體對藥物「適應」,可容忍更多的藥物、或需要更多的藥物才能得到相同的藥物效果。又分為「代謝耐受性」、「細胞耐受性」。
「代謝耐受性」(Metabolic Tolorance):指身體消化某種物質能力增加,因而「相同的藥量,經過一斷時間,無法達到原來效果」,因而需要增加更多藥量,予以彌補。
「細胞耐受性」(Cellular Tolorance):指細胞適應漸增藥物劑量對藥量「胃口」加大,可容忍更大量藥物,一旦藥量減少或缺乏,細胞便產生「戒斷」(或「脫癮」)現象。
「戒斷」(Withdrawal):指身體受某種藥物影響(慢性),產生芋種適應的「藥效行為」,一旦藥物不足,即無法產生該種「藥效行為」,甚或產生相反補償作用行為,稱為「戒斷現象」,亦稱「脫癮症狀」。通常中樞神經興奮性藥物,會造成憂鬱性反應「戒斷現象」。
其他名詞:
「成癮」(Addiction):指個人對某種物質依賴程度到「失控」或「受役」於藥物程度,藥物成為整個行為生活中心,除「沉溺」於藥物外,尚可對其他事物沉溺,以致於禿癈喪志。
「慣性」(Habituation):指習慣於用某種藥物作為解決問題的「呆板反應」。
「誤用」(Misuse):指不恰當、蓄意、惡意使用某種物質。
以上三詞,於1977年後WHO建議少用,而統一使用「依賴」(Dependence)較符合「個人行為」定義概念,同時避免混淆。此外,「酒癮」尚有下列名詞,包括(G. Edward, 1977)。
「強迫性飲酒」(Obssessional Drinking):指「依賴」時,一旦開始飲酒即無法自抑無法停止飲酒。
「刻板性飲酒」(Stereotyped pattern):指「定時、定期飲用定量酒」以消除或避免「戒斷」現象。(即發酒瘋)
「優先現象」(Primacy):指「飲酒第一」,重於健康、家庭、工作及其他活動。
「耐受增強」(Tolorance):越用越多,越多才過癮。
「重覆戒斷」(Withdrawal):屢戒不斷,一戒即出現「酒瘋」戒斷現象。
「解脫飲用」(Relief drinking):「戒斷」一出,即飲酒解除。
「重蹈舊習」(Reinstatement):戒除(Abstinence)後,再沾酒即又再復癮。
(二)酒精依賴(Alcoholic Dependence)
(1)又名:過度飲酒(Excessive Consumption),酒精相關障礙(Alcohol-related disability)問題飲酒(Problem drinking),酒精濫用(Abuse),酗酒(Alcoholism)。
(2)發生簡介:西方國家較高。
英國:15歲以上11/1000,慢性中毒,10%精神科住院。
法、德:30%精神科住院。
美國:35%精神科急診,10%門診病人。
男性較女性高,女性飲酒及青少年飲酒戰後有增加傾向。
特殊職業:廚師、餐廳服務員、酒廊酒吧、行政、海員、娛樂圈、記者、醫師。
國內尚有山地同胞、木工、油漆工等。
(3)發病原因及原理(Pathology):
非單一因素造成,有的屬個人因素,有的屬環境因素。
個人因素:包括遺傳、生化、學習、人格、精神疾病、其中人格因素最為重要。
環境因素:包括在會接受性、社會取得酒精容易性、經濟因素、管制因素個人特殊際遇困危、文化因素。
(4)臨床表現:
酗酒可以戕害個人心身健康、妨害家庭、工作、人際關係,以致於生活頹廢潦倒、生命致危。不可不慎。統稱「酒精相關障礙」。
1.身體損害(Physical Damage):傷害全身各種器官。尤其腦神經系統,胃腸系統、肝、腎。造成損害透過四種方式:
a.直接毒害
b.造成營養不良
c.間接意外
d.造成免疫降低及感染。除外,並可禍延子女,傷及胎兒,造成「胎兒酒精性症侯群」(Fetal alcohol Syndrome)主要現象包括臉畸形、個子小、體重低、弱智、並會有流產、出血及「戒斷現象」。
2.心理及精神損害(Psychiatric Disorders):
主要造成四類病害,即 a.急性中毒 b.成癮及戒斷 c.慢性營養不良及 d.併發精神疾病。
a.急性中毒(Intoxication):包括
普通酒醉:表現興奮、欣快、轉變激動、失控、語言不清、步態蹣跚、嘮叨、重覆、行動不穩、潮紅、臉青、血壓低、心跳快、昏眩、嘔吐、嗜睡等。
病變酩酊:淺酌即醉、可有幻覺、妄想、衝動行為、常遺忘醉事。
b.成癮及戒斷(Dependence & Withdrawal):包括
酒精性遺忘(Alcoholic amnesia):表現為忘記酒後發生事情,為成癮早期現象,又稱「空白」(Blackout),以後有虛構、錯構現象。如併發神
最後更新日期:2010/1/1 上午 12:00:00
|
|
 |
第二節:現象學及症狀學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行為的產生,其中活動過程繁瑣多變,常因人、因時、因地、因狀況而隨主客觀各種因素變動,稍有差錯,即可能造成「行為異常」,無法正常發揮行為功能,故亦稱「功能異常」。......(閱讀)
|
 |
第十五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醫學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學齡前兒童及家庭問題:以生活問題為主,形成各種健康生活習性,行為問題發生多與發展時期,氣質、家庭人際關係、相處時間有關......(閱讀)
|
 |
第八節:器質性精神疾病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全盤性腦結構或功能異常」(Generalized Brain Syndrome, 簡稱O.B.S.) 若涉及一個以上腦結構部位或腦功能異常,則稱「全盤性」或「廣泛性」腦症侯群,又稱「腦器質症候群」,例如「左腦症候群」「皮質下痴呆症」,全盤性腦症候群又分「急性」及「慢性」腦症候群。......(閱讀)
|
 |
第四節:精神官能症 (Neurotic Disorders)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各人「應付內在精神壓力」方式不同,因而產生不同類型精神官能症。例如,強迫性精神官能症,歇斯底里性精神官能症。......(閱讀)
|
 |
第十七節:婦女精神科問題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婦女由於天生上生理活動及後天心理社會發展上與男性不同,在各「年齡」期中產生各種特殊「精神行為」問題亦有差別......(閱讀)
|
 |
第一節:精神醫學簡介(Introduction)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一)精神醫學定義及範疇(Psychiatry : Definition & Scope)
(1)定義:是醫學一枝,處理有關心理衛生及行為精神異常問題。
(2)範疇:概括各種「行為科學」知識範圍,計有......(閱讀)
|
 |
第十二節:性行為困擾 (Sexual Problem)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性(Sex):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力量,人類由於此種力量而產生性行為「動力」,並發生各種現象,包括「性慾」(Sexual Desire),「性行為」(Sexual Behavior),包括各種婚姻、生育、性別偏好、關係及行為價值觀、性幻想等行為。......(閱讀)
|
 |
第十六節:智能遲滯 (Mental Retardation)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人有上智下愚,其下焉者,有各種名稱,或日癡傻、憨、愚、笨、拙、魯、鈍、臨床統稱智能遲滯(Mental Retardation)、弱智(Mental Subnormaly)或智能障礙(Mental Handicap)。......(閱讀)
|
 |
第十四節:飲食障礙 (Eating Disorders) / 陳家駒 主任醫師
雖曰「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然而,並非人人飲食無虞,飲食常受生理、飲食習慣、心情及人文環境等因素影響,稍有不慎,即造成各種飲食失衡疾病,包括心因性嘔吐、厭食、暴食、肥胖、糖尿病、各種營養失衡及心身症。......(閱讀)
|
 |
酗酒者的共同命運-精神病與癡呆症 / 江漢光 特約主任醫師
長期無節制的喝酒,除了對腸胃道、肝臟、胰臟、和股骨(缺血性壞死)的嚴重傷害眾所週知以外,酒精的最後標的是在我們的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而整個腦袋長期浸泡在酒精裏的結果可以想見是十分糟糕,不但神經細胞萎縮,產生脫髓鞘現象影響其正常的神經訊息傳遞,整個大腦、小腦、中央橋腦、和周圍神經部份的結構和功能亦多產生不可逆性的退行性病變。......(閱讀)
|
-

-